查看原文
其他

巴拿马城话春节

徐贻聪 老徐札记 2022-07-19
2019年的春节,我是在巴拿马城度过的。仔细算来,这是我第五次在巴拿马过春节,与前些次相隔几十年,自然会有新颖和满足的感觉。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我因为工作曾在巴拿马连续过过四个春节,也就是1980~83年的4个农历新年。这次重返旧地探亲,又逢中国最大的传统节庆,今昔对比,不同点颇多,变化极大,真的"时过境迁",而且具有"多种性",感想当然就非常不一样。
那个时候,作为中国的机构,只有1973年巴拿马时任外长塔克提议设立的新华社分社,属于半官方性质。我于1979年底加入分社,身份是第三任首席记者的助手。人很少,最多的时候是5个人,首席记者夫妇和他的翻译,加上我和夫人。但是,大部分时间首席记者外调他处,翻译自然随同,分社只有我们俩口。除人少外,联络也很不便,没有电话,更没有微信,几个月才能去分管的临近使馆报告情况,更无法及时同家人联系。因此,工作虽然很忙,但长时间的感觉是非常"孤单",尤其是在节日。另外,当时的巴拿马还有"中华民国大使馆",他们不仅视我们为"眼中钉",还威胁华侨华人与我们的交往,致使我们几乎处于"举目无亲"的状态,确实有点"提心吊胆"。庆幸还有一批爱国华人,不怕台湾方面的打压,不理会他们的"提示"、"警告",坚持与我们往来,包括主动为我们的工作和安全提供可能的方便和帮助,还在重大节日邀请我们去他们家中团聚,带领我们去外地旅游,以缓解我们的"孤独感",为我们增添快乐。特别是一位蔡姓广东老侨,自从1973年分社始建,每年都邀请分社全体成员去同他的家人一起过"年三十","守岁",我就享受过四次,我走后依然如故,数十年如一日,非常令人感动。但是,坦率地说,"凄凉,无助,思乡,思亲",依然是我们常日,特别是春节中的基本线条和情景。
就巴拿马侨界的总体情况而言,在那段时间,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少,但多忙于生计,华侨的团体多而分散,巴拿马政府也不像今天这样重视和关照他们,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大型活动基本没有,当然也就看不到庆祝春节的热闹场景。由于那时没有像现在的"小长假",我们的囊中又很羞涩,"杂事"很少去想,每天还都忙的不可开交,节日倒也很容易过去,"倍思亲"当然是少不了的。
我在此前撰写的相关文章中,都曾经谈到过在巴拿马的华侨华人对这个国家产生的巨大影响。应该说,他们确实非常值得赞扬,值得为之骄傲。说到春节,自然少不了提到他们的存在和作用。除去修铁路和挖运河的巨大历史贡献以外,他们对巴拿马现代建设也功不可没,因为在巴拿马的行行业业中都有华侨华人的身影,各自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,推动巴拿马的发展与进步,也在不断壮大自己,从而赢得并不断巩固他们在巴拿马人心目中的"老乡"地位和声誉,包括巴拿马政府后来分别批准建立华人纪念碑,设立"华人日",这是远不同于其他国家的。更有,巴拿马一年多前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,华侨华人在其中的推动作用亦当深载史册。
这次再在巴拿马城过春节,尤其是在两国建交愿望实现以后,真切地感觉大为不同,包括内容和心情。节前十来天,朋友请我去看巴拿马城新起的华人街,只见部分街段已经挂起大红灯笼,颇有节日氛围 ; 一些华人店铺更是节日气氛浓郁,节货琳琅满目,国内的春节用品几乎要有全有,包括各种大小和包装的鞭炮、礼花,购买者雀跃意足,很让我感到新奇、感动,还有发自内心的骄傲。
节日期间,巴拿马华侨总会等牵头组织的节日活动连续多天,包含有除夕烟火和新春团拜,以及舞龙、舞狮和民族性质的歌舞,还有庙会式的国货摊点、中国烹饪艺术现场表演等等,包罗万象,精彩纷呈,红火喜庆,吸引着各类人群。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充分体现中国习俗和文化内涵,使得"老乡"喜笑颜开,也让巴拿马人啧啧称赞,笑容满面,连连叫好。
特别让我感到高兴和荣幸的是,我有机会参加了中国大使馆举办的春节招待会,得以向到场为中国人民拜年的巴拿马总统巴雷拉致意(他一直逗留到全体宾客散尽,笑容满掬地同所有希望同他合影的人一起照相),见到了一些侨界的老朋友 ,同他们畅叙友情和历史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老徐与巴拿马总统及魏大使夫妇合影
在数百人参加的聚会上,各方代表相互拜年,畅叙乡情和中巴友谊,欣赏中巴两国艺术家的精彩演出,共同期待更美好的未来,笑语纷飞,气氛浓烈,久久不愿散去。
不免想到,几十年间的改变之大体现了两国关系值的飞跃,体现着华侨华人地位的明显上升。 我相信,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不断强大,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地位必将继续改善,带有浓浓中国文化元素的春节,也必将随之以其特殊的符号更加广泛地影响着华人世界,影响着其他国家,深层次地推进人类文明,推进人民和谐,推进各国友谊,推进世界和平。
 
(写于2019年春节)

感谢关注老徐札记

 长按二维码关注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